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业社团 >> 正文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商院青年的返家乡实践故事(一)

四月秀蔓,五月鸣蜩

这一漫长的寒假带给我们太多的回忆,

让我们在时光中慢慢成长,

五四青年节,聆听总书记谆谆寄语,

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文章

我们心中满怀感慨,

回馈桑梓故园

我们也曾梦想在桑田下撒下一片绿荫,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

一同看看商院学子的故事:

 

商学院 黄金倩

不负韶华,宅其身,抱道行

出生那年的非典过去了,关于它的印象都源自尘封的报道,来自医学界的记录,年少不经事时就只当作故事来听、回忆来评,没有深刻的恐惧,没有深切的领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至,我开始意识到什么是灾难,开始用最大的真诚期盼着人类早日战胜病毒。 这个春节一切都定格在疫情前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数月来,人们几乎已被钢筋水泥禁锢,再向往自由的驴友们也停止了跋涉,收敛了羽毛。而我的每天除了翻翻疫情新闻,忽然没了其它想要关注的焦点。

细想来,如今特殊的“战时状态”呈现出的或许才是这个社会的真实一面。如今与每个人生死攸关的疫情,迫使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能让全社会在危难时刻渡过难关、稳如磐石的中坚力量。

不是浮华世界里动辄收入百万千万的那些明星,而是那些让国家恒久发展,不管上不上热搜,都稳稳站在那里的科学家、人民军队和各领域专家们,以及那些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人员。致敬他们,感谢他们,是他们用负重前行,换来了今日的秀丽江山,让我们得以感叹山河无恙。

在英雄们用拼搏换来的难得的安宁下,我们应该去做些有意义的事儿,陪陪父母,聊聊平时没机会说出口的家常;看书写字,用一点钻研的精神去致敬自己已选择的专业;花些时间让心静下来去总结反省,去展望未来疫情过后,我们如何复盘生活?不要故作老成看淡世事,不要不屑于努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还大着呢!这个年纪,来闯、来拼才是青春最佳的状态。

感谢每一个无私付出的人, 每一个勇敢善良的人,每一个在黑暗里举起火把的人。是你们,让我们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里,感到温暖、心安。愿疫情过后,宅出来的青年们多一些领悟、多一些敬畏、多一些探索。愿这次灾难过后,我们依然心怀希望,携手向前。

 

 

商学院 黄慧雯

抗疫亿心,无畏艰难

2020年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年度,刚开年中国就面临了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社会都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在这个期间我们却收获了许多的感动,我们目睹了火神山的建成,各地不断对武汉的援助,海外学子对祖国的牵挂。

举国上下共渡难关,正所谓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鲁迅先生曾说过: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从医务工作者到人民子弟兵,从公安民警到基层干部,从志愿者到快递小哥,青年人的身影从未缺席,他们虽面孔尚显稚嫩但目光坚定,时代青年勇担当,齐心共筑“防疫墙”。
   
疫情如急令,责任如重山。在这场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战疫中,中国人民的团结信念和责任感得到国际赞叹。中国的大国担当也令世界叹为观止,疫情暴发之际迅速封城,隔离病患。让我懂得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愈挫愈勇、化危机为转机的伟大民族。白衣天使的举动更是让我感受到中国青年在战疫行动中勇敢逆行的责任与担当,令我感动和敬佩。

在灾难之下,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指责和诋毁不能消灭病毒,唯有团结一心,才能化危机为契机。在这场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强大的团结力,中国人民展示了令世界震惊的奉献精神。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我虽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理解,感受到了国家以人民至上的原则。虽然疫情的情况在好转,但是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静待春天到来。

 

 

 

商学院 王赛男

我们时刻准备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疫情用它的残酷冲淡了节日的氛围。就在年夜饭开始前,家里叔叔阿姨们接到了医院的紧急电话,毅然放下手中的碗筷出发赶往医院,这一走就是三个月,去时银装素裹,归来已是春暖花开。

在叔叔阿姨的影响下,我也带上口罩,走上街道成为了一名防疫志愿者。和许许多多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耐心宣传防疫知识、排查登记,得到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几十名大学生志愿者春节返乡后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分别奔赴镇政府、社区等不同岗位,从事着重点人员排查、入户宣传、外来人员登记、防疫数据统计、卡口值守、出行人员审查制证等志愿服务工作。记得有一次,天气突然降温,我们还在小区门口检查进出人员的相关信息,慢慢我们整个人开始颤抖,就在我手冻麻木的时候,突然一位阿姨送给我们一箱暖宝宝,那时我感觉到了一种由心而发的温暖。后来这种感动的瞬间也越来越多,每一次的感动都让我们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在这次防疫实践过程中,我深刻的明白中国人的团结是刻在骨子里的。命令一出,家家户户闭门不出,一夜之间,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乡野山村,都做到了万人空巷。我们无法奋战在抗疫一线,但我们会为抗疫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志愿者,我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日夜值守、不畏严寒,没有叫苦叫累,我们时刻准备着,只要有需要,我们就出发。“请您戴好口罩”“请出示您的出行通行证”“请问你要在什么时间离开我镇”,每一句叮嘱、每一句询问,都是那样的认真和仔细,我们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商学院 王丽丽

举国抗议,无畏险阻

对于2020年来说,我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可是肺炎疫情的到来给我的美好期待蒙上了一层乌云,也笼罩着中华大地,突然间天空黯淡,世界阴冷。然而我们伟大祖国的人民团结友爱、 不怕艰难,他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热切期盼“乌云”背后的灿烂阳光。

他们一马当先,勇当战疫的“探路人”。这是一群无畏、大爱的人们,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抗疫一线。嘴里说着“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抗击病毒;年后准备举行婚礼的年轻夫妇义无反顾上演战“疫”最美夫妻档;多日面临着高强度工作的护士全然不知脸上早已布满了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声的医生毅然决然转身救人等等。这让我想到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然而这些专家学者、白依天使,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只为拯救生命,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更是人民的恩人。

我们万众支援,勇做战疫的“守护者”。我们的祖国在危难之际,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尽己所能捐赠医疗、生活物资。韩红东奔西走募集捐款约一亿元,众多明星纷纷慷慨解囊;还有为抗疫亲自押送物资的汽车司机;有为抗疫执笔宣传防疫知识的文人墨士。一切行动都寄托着我们美好的祝愿,爱与善良无关阶层、无关年纪,在灾难面前,我们都是大美之人,都是敢于为国家奉献的人,我们是最美的战疫守护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海。尽管疫敌再凶再险,只要大家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定能战胜疫情,以无私无畏的“大爱”续写着中国故事。

 

商学院 孙苏皖

疫情无情人有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顾不得团圆,医护人员告别家人,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虽然疫情无情,但人有情,隔离了病毒但隔离不了爱。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家人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在这个特殊时期,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雨点冰冷,机器轰鸣。除夕之夜,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地上,灯火通明,上百台挖机、推土机等机器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8点,工人们已抵达施工现场,义无反顾地投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这个春节,他们无暇照顾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坚守在各自的“战场”上,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远程视频,报个平安。

疫情严峻,物资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口罩,有人捐出护目镜,有人捐来元宵,有人捐了糕点……善举涌现,凡人善举,小我献出大爱,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击病毒的一幕幕,让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动更要行动。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扛起社会责任。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掌握了防控知识,防控疫情的大网才能织好、织牢,才能为抗击病毒做出自己的贡献。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供稿:团总支

编辑:运营部部员 林与琳

商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20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