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业社团 >> 正文

猝不及防!一场同学会,6人确诊:平均年龄22岁


来看看最新疫情状况,截至130日,全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7742例,其中129例出院,170例死亡。

 

一场同学会,6人遭确诊!

平均年龄22

129日,合肥市卫健委公布了129日合肥市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其中多名男性患者因参加同学聚会确诊,平均年龄22岁。

 

具体情况如下:

确诊病例17:马某某,男,22岁,合肥市肥东县人,119日自武汉回肥,121日与同学在肥东聚会,122日发病,123日入肥东县医院就诊,125日入安医一附院就诊,128日确诊,目前病情较轻,病情稳定。

确诊病例18:王某,男,22岁,合肥市肥东县人,121日与同学在肥东聚会,124日发病,125日入肥东县医院就诊,128日确诊,目前病情较轻,病情稳定。

确诊病例19:许某某,男,22岁,现居合肥市新站区,16日从广西梧州返回合肥(未经过武汉),随后无外出,121日与同学在肥东聚会,125日发病,127日就诊于合肥京东方医院,128日确诊,目前病情较轻,病情稳定。

确诊病例20:张某,男,22岁,现居合肥市肥东县,121日与同学在肥东聚会,124发病,125日入安医一附院就诊,128日确诊,目前病情较轻,病情稳定。

确诊病例21:魏某某,男,24岁,现居合肥市瑶海区,121日与同学在肥东聚会,122日发病,125日入安医一附院就诊,128日确诊,目前病情较轻,病情稳定。

确诊病例22:李某,男,22岁,合肥市肥东县人,发病前一直居住在肥东,121日与同学在肥东聚会,124日发病,125日入肥东县人民医院就诊,128日确诊,目前病情较轻,病情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多地相继出现聚集性病例。何为聚集性病例?卫建委称:

聚集性病例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1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上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在上述情形下,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且病例间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判定为聚集性病例。

此前具体案例如下:

 

广东省

123日,广东省卫健委通报省内已累计发现聚集性疫情6起,均为家庭聚集。

天津市

124日,天津市卫健委通报的新增病例中,有2例病例均属天津动车客运段乘务车间职工,由此天津市出现聚集性发病病例。

青岛市

127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通报市内又确诊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为青岛市首起家庭聚集性病例。

安徽省

127日,安徽省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12624时,安徽省共报告聚集性病例3起,共发病7人,其中两起4人发生在合肥市,互为家庭成员关系;一起3人发生在阜阳市,由朋友聚集引发。

口罩告急、一罩难求?

刚刚,工信部回应了!

作为个人卫生防护的第一道防线,佩戴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十分重要。最近,有媒体报道口罩告急的消息,一些医院也就医用口罩紧缺的问题向外求救。就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接受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采访。

目前国内口罩产能怎么样?能否满足全国疫情防控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随着疫情的蔓延,口罩的需求量爆发式增长。现在连很多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众都开始戴上口罩,如果人人都在用,每天还要更换,面对这么强大的刚需,短期内供给跟不上也在情理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全力以赴克服种种困难,推动生产企业加班加点恢复产能。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产量达到一天800万只以上,复工复产面达到了40%,但要看到,恢复乃至扩大产能毕竟需要时间。我们除了国内的生产,也在推动国际采购,以满足全国疫情防控需求。

既然产能在恢复,为什么还有很多群众买不到口罩?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面对疫情快速蔓延,每多生产一只口罩,就是为百姓和医护人员多一重安全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生产企业不敢懈怠,纷纷加快与时间赛跑,确保口罩等重点防疫物资的供应。但受制于春节停产放假,相关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工人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临时召回员工复工复产,乃至紧急扩大产能,要解决资金、工人、原材料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需要一个周期。此外,还有多种非生产性因素制约口罩的供给。比如铁路调整部分线路、一些省际交通停运带来的物流配送问题。比如这些口罩生产企业所在地陆续出现疫情。地方政府纷纷进行大量采购,向外调度的量在减少。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了国家防控物资临时储备制度,对重点生产企业的物资直接调配,努力做到全国一盘棋,尤其是确保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防疫一线地区的供应。随着近期口罩产能的逐步恢复,这种紧张局面估计会渐渐缓解。

作为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的年产量占全球约50%,这么大的产能,为什么没有足够的储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口罩存在有效期,无论是厂商还是医院,在非特殊情况时期,都不会有大量的囤货库存。对于N95口罩、防护服等,医院通常也不会大量储备。平日里,他们会按照一定数额领取口罩,但这个数量只够保障医护人员自己使用。很多医院的医用外科口罩库存量大概在一个星期左右。

面对口罩等疫情防控重要物资吃紧的局面,主管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纾困?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立即行动开展工作。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迅速召开物资保障组工作会部署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由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担任组长的部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我们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动员全国工信系统组织各生产企业千方百计复工复产,123日,苗圩部长赴天津调研物资保障生产情况,126日,我部派出五个调研组,赴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调研督导;二是建立国家防控物资临时储备制度,对重点生产企业的物资直接调配;三是引导电商平台控价、控流、合理投放;四是千方百计保证湖北防控物资的需求。

当前正值春节放假时期,企业员工返岗、物资运输等制约企业复产,防控物资供给还存在缺口,特别是医用防护服供需矛盾突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督促企业复工复产力度,充实人员力量到重点生产企业驻场督导,动用中央储备加强重点物资临时收储,将出口企业符合国外相关标准的防护服用于国内,扩大国际采购解决国内需要。

目前,广大群众特别关注N95口罩能否供得上的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保生产,另一方面,也呼吁社会各界正确认识N95口罩的科学使用问题。之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也提醒过,实际上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防护,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一般的医用型防护口罩,是能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的,在公共场合也就够用了。N95口罩是在近距离面对患者时所使用的,比如医护人员每天在为患者诊断治疗,得戴着这个,几个小时换一下。所以大家不必因为恐慌心理而囤积N95 口罩。毕竟当前是困难时期。

有人反映,目前口罩存在抵达困难的问题,比如武汉都封城了,怎么把口罩运过去?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运输方面我们也在协调。目前武汉是最困难的,对于一些紧缺急用防疫物资的运输,目前铁路、航空、公路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和地方都有协调机制。针对武汉医用护目镜短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从青岛紧急调拨2万副医用护目镜、5千个医用隔离面罩,已于1272010分空运至武汉,这批医用防护物资将由地方有关部门尽快发放至医护人员手中。另外地方政府也建立了防疫捐赠物资通关专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指定专人一对一全程予以通关指导,确保防疫物资顺利抵达。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疫情控制到正月十五有明显的成效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采访时表示,疫情初期曾因传谣被武汉警方约谈的8名表示武汉出现"SARS”的武汉市民是可敬的。曾光说,他们是事前诸葛亮,可以给他们很高的评价。但曾光也表示,科学讲究的是相信证据,做出判断还是得拿出依据。

曾光表示,武汉人不出去,外地人不进来。14天最长潜伏期,6天就有所变化了,过后几天还要有变化,这个变化对全国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是一个时机,第一步一定要把武汉之外的病例迅速控制。应该有决心也有这个能力加以控制了。我觉得大概这么说到正月十五,应该看到明显的成效

曾光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我们现在不是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有些病人不到肺炎的程度,但是他是传染源。所以现在诊断标准出了4版,是因为病毒变化快,我们在适应,跟它赛跑。

曾光表示,我们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是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有些病人不到肺炎的程度,但是他是传染源。所以我们现在诊断标准全都变了,将来诊断标准又新增加的聚集性病例,我们诊疗方案诊疗标准已经第四稿了,说明什么?病情变化的快,我们只在适应,只在跟着它赛跑。我确实觉得是这个认识问题不但得认识还得加紧认识,认识完了还不行,还得转换成新一版的诊疗方案。

春运第二波很快就要到了,是否会出现第二波的疾病的爆发?曾光表示,公共卫生工作不是在一个理想状态下做的,要兼顾到社会客观正常运转,只要是我们做最大程度上防范,及时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我觉得就是在动态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理想的静态中解决问题,那是不现实的,那不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向来都是社会的。

 

 

 

编辑:运营部部员 王斯漫

商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20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