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业社团 >> 正文

读懂家乡建筑,感受中国脉搏

   不久前,我们为伟大的祖国母亲庆祝了70岁的诞辰,《我和我的祖国》更是响彻了大街小巷,可一转眼,就已闪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可能很多人跟小编一样:心怀感恩,却回归平静。而有的同学则不同,那股爱国热情不仅没有停下,反而愈加热忱,她就是旅游18406班的刘研侠,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刘研侠是怎么利用假期时间继续抒发她的爱国热情的吧:

作为生长在中国东北大地的女孩,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起那段历史,在那段时间里,先辈们以血浸染中国大地,换来今天的和平。每每听到九一八警笛回荡在长春上空,我的心情就无比的沉重,警笛声像是传来远方的呼唤,激荡着心灵。

 

如今我已经明白事理,却一直没有机会向家里的老人开口询问那段往事,正好商学院组织开展了“4+x作业”,以此为契机,我终于可以了解到那段烽火连天岁月的故事,以此来激励我更好前行。

奶奶讲述了长春现代建筑不为人知的老故事,长春的人民广场,是日本人修建的,时称“大同广场”。1945年苏军进驻长春,改称斯大林广场;1946年改称中正广场;长春解放后,才称为人民广场。

 

东北光复后,苏联红军进驻长春,在此修建苏军烈士纪念碑,纪念苏联为了解放东北而牺牲的23名苏联飞行员。纪念塔面由苏联人设计,为花岗岩质地实心塔。塔身的底部四面用中、苏两国文字镌刻“中苏友谊万古长青”、“苏军烈士永垂不朽”铭文,以及牺牲苏军将士的姓名,并饰以浮雕花纹。

奶奶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在人民广场上发生的一些的历史事件,以及人民广场的由来。人民广场和纪念碑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时刻提醒着我勿忘历史,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一阵暖风从70年前吹过,温暖了我的心房。

 

 

 

供稿:旅游18406 刘研侠

编辑:运营部部员 王思文

商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20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