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15日短暂的三下乡活动终于随着我们的平安归来而完满结束。总结这短暂的两天半的三下乡活动,我真的感触良多。
在这两天半里面,我感到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蜕变的过程,无论从工作方法、应急处理、沟通交流……都有着质的飞跃。第一天的手忙脚乱,往后的游刃有余;第一天的不知所措,往后的处变不惊……同学们每一天都在学习,每一天都在提升。
三下乡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所有活动就像一条链条,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一个活动的好坏影响着下一个活动的进行。正是由于我们的活动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在整个三下乡活动之前,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首先,我们要决定我们活动的方向以及内容。学院带领本次活动的两位辅导员带领我们开展了一次总结会议,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活动策划、内容细节、资金分配等重要问题得到了准确的落实下来。
结合了我们队员所学的专业和曹家村的特点我们达成一致的共识——支农。决定我们是向着支农这一方向前进后,我们就要制定我们活动的项目了,经过我们的再三讨论,反复磋商,精心筛选,终于决定了几个活动:首先去烈士陵园,其次去幼儿园支教,扶贫慰问老人,支农,开展座谈会,最后会议确定这些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这步很复杂,很繁琐,但也很重要。要尽可能的考虑更多的细节,考虑得越深入越细致,活动的实施也就越容易。看到我们的策划书由简单的十来页变成厚厚的一叠,我们的工作重心要由书面向实际转移。
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参观扶余市烈士陵园,那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烈士一一个让 人敬佩有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这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经历了严肃的气氛我们走向了下一个目的地“幼儿园”,“欢乐之源”的含义,是在孩子们的内心,种下喜乐之情,乐学之行,理财之道的智慧种子,为孩子们不平凡的一生,提供无尽的源泉。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用心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用爱滋润每个宝贝的心田。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院同学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增强了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不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10家贫困户走访调查,并且相应的每一家都给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粮食。并于下午组织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支农”,相应的我们进行了最后的开展座谈会。虽然疲惫,但却乐在其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支农这样的活动,对我的挑战其实是蛮大的。没有任何经验,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对支农的理解,还处于一个相对模糊的阶段,认知也是极其肤浅的。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参加这样正能量的活动。
大学生下乡支农,表面上看是一个“救他人”的过程。实则不然,受益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在我看来更是一个“自救”的机会,也是我们认识乡村,接受再教育的过程。当然,我也不否认大学生对这个社会的改变做出的贡献。我们要从不同的维度学习,破除我们的封闭性。“自救”,会逐步发现内心变得平和,不再浮躁。人要接触大地才知道厚德的含义,见到老乡才能理解什么是乡愁。脚踩在泥土里的感觉最踏实,也最能感受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同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劳动人民的主体性,保护他们的主体性,真正干事的绝不是我们,我们只是做一定的引导,外发促内生,把事情表面的一层“灰”给擦去。
为了搞好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合力起草我们的策划书;联系好当地的领导;搜集大量相关的资料;购买活动相关的物资……每一项都是极具挑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在我们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后,才可以向目的地进发。
编辑:运营部副部长 张静
商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2019年7月31日